双壳纲

发布时间:2023/9/4 15:42:34 点击数量: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属软体动物门,也称作双壳纲(Bivalvia )或无头纲(Acephala )。瓣鳃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

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

双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生活领域最广的门类之一,约有2万种;

多数可食用,如蚶、牡蛎、青蛤、河蚬、蛤仔等;有的只食其闭壳肌,如扇贝的闭壳肌干制品称干贝,江瑶的闭壳肌称江瑶柱。

不少种类的壳可入药,有的可育珠,如淡水产的三角帆蚌海产的珍珠贝等。有的为工业品原料,有的可作肥料、烧石灰等。


栉孔扇贝


栉孔扇贝(学名:Azumapecten farreri)是扇贝科、栉孔扇贝属 贝类

栉孔扇贝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用鳃滤食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其耐干性强,保持一定湿度在20-22℃气温下,可安全运输8-9小时。

分布于中国(黄海、渤海、东海)、朝鲜半岛、日本等地。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725_1.jpg


海湾扇贝

海湾扇贝(学名:Argopecten irradians)是扇贝科,海湾扇贝属贝类

海湾扇贝为滤食性贝类,滤食海水中的微生物、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海洋小型生物。

原产于美国大西洋沿岸,从科德角至新泽西和北卡罗纳州均有分布。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725.jpg


长牡蛎

长牡蛎(学名:Crassostrea gigas)是牡蛎科、牡蛎属贝类

长牡蛎地方名蚝、白蚝、海蛎子、蛎黄、蚵,学名Ostrea(Crassostrea)gigas,牡蛎科

长牡蛎主要分布于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间带及浅海的岩礁海底,以其左壳固定在岩石上。

长牡蛎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广东、福建较多,为南方沿海主要养殖品种之一

牡蛎为重要海水养殖品种。

褶牡蛎和近江牡蛎我国南北沿海均产

长牡蛎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以广东。福建较多,为南方沿海主要养殖品种之一;大连湾牡蛎产于黄渤海。产季在11月份至翌年4月份。


牡蛎为重要经济贝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1.3克、脂肪2.3克以及丰富的维生素、微量元素锌、灰分和降低血清胆固醇的物质。

除鲜食外,还可速冻、制罐头、加工蚝豉和蚝油。

蛎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壳可烧石灰,牡蛎是出口品种。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726_1.jpg


栉江珧

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又称牛角江珧蛤

通常生活在潮间带到二十公尺深的浅海的砂泥底质中,主要分布于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中国大陆台湾。

是一种很有经济价值的贝类,其后闭壳肌肉柱极发达,约占体长的1/4和体重的1/5

且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可加工干制成著名的干贝,也可制作罐头,贝壳可作贝雕原料。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726.jpg


大竹蛏

贝壳长,达14厘米,一般壳长为壳高的4~5倍。亮口缘与腹缘平行,只在腹缘中部稍向内凹。

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壳前缘截形,后端圆。

两壳合抱呈竹筒状,前后两端开口。壳质薄脆。壳表光滑,被黄褐色壳皮,有时有淡红色彩带。

生长线明显,沿后缘及腹缘方向排列。

壳内面白色或稍带紫色,可见淡红色彩带。

铰合部小,两壳各具主齿一枚。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647.jpg


橄榄蚶

橄榄蚶(Estellarca olivacea)属软体动物、瓣鳃纲、列齿目、蚶科。

栖息于潮间带泥沙质海底,因壳表白色,且被橄榄色外皮,故得此名。

壳小,长卵圆形,两壳相等,壳表面凸,壳质坚厚,壳高与壳宽略相等,壳顶位于背缘中央,两壳顶相距甚近。

栖息于潮间带泥沙质海底,壳被橄榄色外皮,分布于菲律宾、日本和中国沿海,在中国的山东至福建沿海都有分布,尤其在中国南方沿海产量较高。

其肉嫩味鲜、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226.jpg


毛蚶

毛蚶(学名:Scapharca subcrenata)是蚶科、毛蚶属贝类

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

毛蚶除冰冻和酷暑季节外几乎长年可以进行采捕。主要采用机动渔船拖网作业


微信图片_202309041542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