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足纲
腹足纲(Gastropoda)通称螺类。是软体动物中最大的一纲,包括有75000生存种及15000化石种。
腹足纲动物的分布也很广泛,在海洋中从远洋漂浮生活的种类到不同深度及不同性质的海底,各种淡水水域都有它们的分布。特别是腹足纲的肺螺类是真正征服陆地环境的种类,可以在地面上生活,腹足纲是软体动物中最繁盛的一类。腹足纲动物具有明显的头部,体外有一枚螺旋卷曲的贝壳。头、足、内脏囊、外套膜均可缩入壳内。发育过程中,身体经过扭转(torsion),致使神经扭成了"8"字形,内脏器官也失去了对称性。
一些种类在发育中经过扭转之后又经过反扭转,神经不再成"8"形,但在扭转中失去的器官不再发生,身体的内脏仍然失去了对称性。包括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及肺螺亚纲(Pulmonata)3个亚纲。
原始腹足目
锈凹螺
拉丁名: Chlorostoma rustica (Gmelin)
俗名: 马蹄螺,纲目: 马蹄螺科锈凹螺主要食物为褐藻和红藻等的藻类植物。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常用潜水采捕,落潮后手工可零星采捕,可鲜食,为一般食用品种。
中腹足目
强肋锥螺
强肋锥螺(Turritella fortilirata),是一种腹足纲、中腹足目、锥螺科动物。
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其他生活习性不详。
分布于黄海。常用齿耙型渔具捕捞。
可鲜食。一般食用贝类。
广大编玉螺
广大扁玉螺(学名:Glossaulax reiniana)
是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玉螺科扁玉螺属的动物。
微黄镰玉螺
微黄镰玉螺一般指棕色玉螺
世界分布产於台湾北部海域的浅海泥底
微黄镰玉螺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海味珍品,开发和利用前景广阔
新腹足目
光织纹螺
光织纹螺(学名:Nassarius dorsatus)
是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的动物
秀丽织纹螺
是新腹足目织纹螺科织纹螺属的一种。
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间带
半褶织纹螺
新腹足目织纹螺科动物
中国东海,浙江省
分布于温带到热带地区的潮间带到深海区域,腐食性
疣荔枝螺
新腹足目骨螺科荔枝螺属软体动物,俗称辣螺、辣玻螺
疣荔枝螺在中国沿海均有分布。多生活在潮间带中低潮区的岩石缝隙和石块下
可短距离移动,喜群集生活。食物为藤壶、双壳贝类等。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疣荔枝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滋阴、补肾、养颜的功效。
其壳可入药,味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疥疮脓肿、颈淋巴结结核等症
脉红螺
脉红螺,俗称"海螺"
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均有分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海洋捕捞对象,鱼汛期在3~11月,辽宁的丹东使用扒拉网捕捞,旅大多用下网给诱饵的"钓螺"方法捕捞。
养殖对象,主要养殖方法有吊笼养殖和虾池混养两种。
异腹足目
习氏阿玛螺
不规逆梯螺
泥螺
泥螺(英文名say'spaper-bubble,拉丁名Bullacta exarata(Philippi))
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亚纲、头楯目、阿地螺科、泥螺属(泥螺属仅有泥螺一种)
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
泥螺在中国沿海都有出产,是典型的潮间带底栖匍匐动物,多栖息在中底潮带,泥沙或沙泥的滩涂上
在风浪小、潮流缓慢的海湾中尤其密集,以东海和黄海产量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