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水生生物,激发探索热情”-秦皇岛日报社小记者主题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4/7/29 16:01:14 点击数量:


2024年7月20日上午9时,秦皇岛日报社小记者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走进了河北省水生生物资源展览馆,开启一段充满趣味的研学之旅。

微信图片_20240722103316_proc.jpg

河北省水生生物资源展览馆始建于2022年,坐落于山海关区龙海大道151号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一楼,占地面积573平方米,本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宗旨,以实物标本为展示主体,辅以声光电等多媒体形式,致力于宣传和保护河北省独有的水生生物资源,2023年展览馆成功人选“省科普教育基地”。

以“国家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致力于宣传及保护河北省水生生物,致力于宣传及保护河北省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按照生物进化的时间轴为顺序,展出了500 余件河北省水生生物资源标本,以及十余种濒危保护动物。截至目前,已经组织了12次主题研学活动,参与的学生人数达到了 522人,面向社会人群开展的科普活动,参与人数高达 1468人。

小记者们跟随讲解员,认真听、认真记,还不时地提出问题,现场互动问答,气氛活跃。笔记本上密察府麻的笔记,见证了他们求知的热情;小记者姜杉说:“通过此次活动她对海洋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得不到有效保护那么日后人们只能在博物馆中见到这些可爱的海洋动物了。”

在参观藻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实物标本的过程中,小记者们了解到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环境灾害带来的影响,感触颇多,尤其在参观实体标本展示区时,小记者们表现出巨大的热情。

微信图片_20240722103340_proc.jpg

小记者张艾陈激动地说:“当我听到老师讲到有一种鱼可以通过迅速摆动身体和尾鳍,利用水流的推动力,在水中快速前进,我就想长大以后要通过这个原理发明一种飞行器,不需要用油这样就不会污染海水了。

小记者樊熹铭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蓝点马鲛鱼的鱼卵,他说:“我看到一不同的鱼卵有着不同的结构,原来可以通过鱼卵就可以判断鱼的种类,好神奇呀!”经历了这场探索水生生物之旅小记者们收获颇丰,纷纷表示将自发投身于保护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行动中,以实际行动助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发展。

展馆工作人员期望通过定期举办公益性的科普活动,让青少年掌握前沿的基础知识和产业科学的应用,并将这些与研学活动紧察结合以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同时,让全社会加深对海洋的了解和认知,唤起大家共同捍卫我们蓝色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